孔子曰:”君子不器。”此四字虽简,然意蕴深远。朱熹注云:”器者,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。成德之士,体无不具,故用无不周,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。”
一、字面释义
“器”者,具体工具也。如鼎以烹,舟以渡,各有所专而不能相通。君子则不然,当如《易经》所言”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,不固守一隅。
二、历史镜鉴
三国诸葛亮可为典范。其初隐居隆中,世人只知其”卧龙”之名;及出茅庐,治国则能安邦,用兵则善奇谋,外交可联吴抗曹,内政能发展生产,正是不囿于一技之长的明证。
三、当代启示
今之职场,常见两种弊端:或如韩愈《师说》批评”术业有专攻”而”道之不明”,终成狭隘专家;或如庄子所言”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,贪多务得。当取其中道,以”君子不器”为圭臬。
观曾国藩生平,早年专注科举时文,中年后治军、理政、外交、洋务皆有所成,其日记云:”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”此语道破专才易生傲慢之弊。
四、实践要诀
当效法王阳明”知行合一”之道:
- 首在破除执念,如禅宗”不立文字”般超越形式
- 次求融会贯通,若苏轼”八面受敌”读书法
- 终至运用自如,似庖丁解牛”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”
《菜根谭》有云:”君子之心事,天青日白,不可使人不知;君子之才华,玉韫珠藏,不可使人易知。”此中深意,正与”不器”之说暗合。
要之,”君子不器”非谓不学无术,实乃超越器用之境。如《中庸》所言”致广大而尽精微”,既能深入专业,又能跳出局限,方为真君子。